一次抢救,一个缩影 看十堰妇幼如何以多学科协作守护母婴安全46载
深夜,产科病房警铃骤响。血压飙升、头痛呕吐……一位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妈妈命悬一线。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对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而言,既是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46年如一日技术沉淀的常态展现。
“血压190/130mmHg!孕妇头痛、看不清了!”凌晨1点,产科夜班护士的紧急呼叫,划破了病房的宁静。孕37周的李女士突发紧急状况,病情危重,随时可能进展为子痫抽搐、胎盘早剥等更危险的状况。
然而,警报拉响的那一刻,一套深植于医院基因中的成熟应急体系随即启动。对于累计分娩量近20万人次、46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而言,应对突发险情,靠的不仅是临场的勇气,更是日复一日的技术打磨、人才积累与流程优化。
十分钟集结,多学科火速到位
“立即降压、解痉,准备紧急剖宫产!”
接到电话的孟龙主任,果断下达抢救指令。医院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瞬间激活!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ICU、检验科……多学科团队在10分钟内集结完毕。这种高效的协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长期演练与实战所形成的肌肉记忆。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开始了。
精准麻醉+极速剖宫产,为生命护航
麻醉团队面临巨大挑战:产妇血压极高,麻醉过程任何波动都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他们采用“精准麻醉诱导”方案,稳住了血压,为手术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这份在分毫之间把握生命的从容,正是专业人才与专业技术历经千锤百炼的结果。
与此同时,产科团队已做好全部准备。手术开始,医生们沉稳精细操作——仅用5分钟,一名体重3.2kg的男宝宝顺利娩出!速度与精准的背后,是团队对各类应急流程日复一日的锤炼与沉淀。
“哇……”清脆的啼哭声让所有人稍感宽慰。待命的新生儿科医生立即接手,为宝宝进行保暖、呼吸支持,小家伙的生命体征很快趋于平稳。
术后严密监护,直至化险为夷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产后,李女士被转入病房行特级护理。产科团队24小时严密监测其血压、尿量,动态调整用药,精准计算每一条液体出入,警惕着产后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
当血压最终稳定在安全范围,所有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术后第三天,李女士恢复良好,母子平安。
临行前,李女士和家人向产科团队道别。“辛苦你们了,”她的爱人说道,“等宝宝大一点,我们带他回来看你们。”
这份来自患者家庭的信任,正是对医护人员最高的褒奖。他们所经历的这场抢救,背后依托的,是医院46年来守护近20万母婴平安所形成的坚实底气。
看似惊险的抢救,其实是专业积淀的必然
每一次化险为夷,看似是“生死时速”的偶然,实则是技术、人才、管理长期积累的必然。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很早就成立了以王慧主任为核心的妊娠期高血压亚临床专科,对此类危重情况的管理已形成标准化流程。
近期气温骤降,高血压孕产妇增多,近一周产科已成功救治6名重度子痫前期孕妈妈。其中,一名孕周仅29周的产妇顺利分娩,新生儿体重仅950克,在医院新生儿科的精心救治下已度过危险期,目前情况平稳。所有母婴平安,正是医院从高危孕产妇管理到危重早产儿救治全链条实力的有力印证。
46年近20万母婴平安,是承诺更是底气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建院46年来,累计20多万人次的分娩量,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这串数字,是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对母婴安全最硬核的承诺。
未来,医院将持续完善急救体系,强化多学科协作,将每一次“惊险”化为“平稳”,用更精湛的技术和更高效的服务,为每一位孕妈妈和宝宝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